從小到大,我們會在各種管道接觸到中文字或者是中文成語。我們在各種管道吸收中文知識,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想過去考究其正確與否。因此,我們很容易就會造成錯誤而不自知。就以成語為例,單單一個「強差人意」就弄出了許多錯誤。
第一,是寫法的錯誤,我們查字典根本無法尋找「強差人意」一成語,正確寫法應該是差強人意。第二,是讀音的錯誤。近來有些人甚至媒體會把「差強」讀成的 (tsi1 koeng5)。事實兩個字都讀錯。前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坤堯曾發表文章論及,「『差強人意』的『差』字用作副詞,表示程度,或有稍傲、勉強等義,或解為甚、頗等義。「強」字引申有合乎、符合等義,只能讀koeng5,即強盛之強,而不能讀作勉強之強。」而「差強人意」的「差」是一個副詞,古代沒有tsi1 的用例。故而應該,最好優先選擇讀 tsai1 ,其次為 tsa1,而不能讀 tsi1。最後,是意思理解的錯誤。根據字典釋義,差強人意並不是指不能讓人滿意,而是指還算能振奮心意,比喻大致令人滿意。正確解釋與我們理解可謂南轅北轍。可見,這個成語從寫法,讀法,乃至解法皆是錯誤,情況使人甚為擔憂。
其實上述例子並不罕見,例如許多人錯誤將感同身受寫為「身同感受」,「萬人空巷」應該是指街巷裡的人都出來了,形容歡迎、慶祝、遊樂等盛況,而非空無一人等。然而,許多時候,我們接觸資訊的方法太多,許多人根本無法單靠自己來發現以及糾正錯誤。故而身為未來中文老師,或是已經成為中文老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一方面我們應該及時糾正學生們的錯誤,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穩定的管道,讓他們尋找正確的答案。
其次,不小心運用語言文字,在古時固然會讓人輕視,引起不便,但時至今日,若字詞運用不當,仍然會釀成「公關災難」,貽笑大方。
在香港政壇中,因錯用語言文字,而淪為笑柄的例子可謂俯拾皆是。官員和議員們皆常用「蒐集」一詞,然而,當中不少人卻往往把它讀成「『愧』集」,成為中小學教授正音正字的方面教材。某議員誤將「雞毛蒜皮」說成「雞毛鴨蒜」、將「明目張膽」說成「明張目膽」、將「子虛烏有」說成「子烏虛有」,甚至將「焚書坑儒」寫成「焚書坑孺」,這些錯誤不僅將其原本政見和主張掩蓋,更不斷讓人質疑其究竟是如何取得博士學位。
不僅香港如此,台灣同樣有不少類似情況。台灣總統府在去年的賀歲春聯中,因手民之誤,將台灣文學家賴和詩句中「自自由由」的祝願,寫成了「自自冉冉」,更甚的是,這樣不但讓人質疑官員的文字表達水平,更讓人質疑政府的處事態度,從而鬧出了一場不必要的「正字」風波。
由此可見,用詞不當不僅會讓自身名譽受損,更會讓其所屬團體同樣蒙羞和難堪。為免禍從口出,我們應時刻以前人為鑒,警惕自身。
當然,中文字歷史悠久,有很多字雖然從古至今依然存在,但是現今的意思已經與古代相差甚遠,又或者已經失去了意義。舉例來說,「郭」字與「邪」字皆從邑旁,有城邦之意,但是發展到今天,只有姓氏會使用「郭」字,其城牆外之意已經失去,而「邪」字僅有邪惡等的意味,有個別同學會在閱讀古詩文「上邪」等句子時,窺得其曾被用作語氣詞,但鮮有人知道「邪」字本用作地名琅邪郡。而有一些字,也會被添上新的意思和用法,比如「轟」字,我們現今都會為其配詞,就好像砲轟、轟走等。但其實它是一個擬聲詞,其本意為「群車聲也」。可見中文字的組合和變化無窮,但是坊間常會有一些錯誤引用,以文字誤導大眾,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止戈為武」。
近年有一本書出版,講述武術在香港的發展史,其名為:「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他的內文講述了止戈為武是一種武德,真正的「武」是要止息干戈,停止戰爭,為人類社會帶來和平。然而「武」之一字,真的是這個解釋嗎?「止戈為武」這個說法,起源於《左傳》,楚莊王稱:「夫文止戈為武」但「止」在甲骨文中,是腳趾的象形文字,而「戈」是武器。「武」這個字為合體字,意思是提著武器前往邊疆守衛國家,其本意與「止戈為武」之差,又豈止千里。
故此,當我們看到巧妙解釋中文字的說法時,需要先仔細考證,而不是選擇盲目相信,否則,隨時會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貽笑大方。
近年學生多受「差不多先生」影響,對中文不求甚解。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2016年試題專輯〉(下稱專輯)所述,部分考生語文運用有不少問題,包括用字及發音。2016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要求考生以中學圖書館學會主席的名義,撰寫書信向校長匯報本學年圖書館周的內容。專輯引述考生之作答,提到「誠邀你高抬貴手,撰寫短文,渲染同學多加閱讀」、「推動閱讀,人人有責,請校長幫幫忙,寫短文,我就感激流涕了」等句。顯然可見學生之字詞運用尚未成熟,誤用類近的字詞,結果貽笑大方。專輯又舉卷四說話能力考核中學生的表現,提到學生把「晨昏定省」的「省(sing2)」誤讀為「省(saang2)」音,亦見考生「差不多」之誤。
要學好中文,可從類近字詞的形音義處下手。先說形,「戌」、「戍」、「戊」便是典型例子。音方面,「間」亦是一例,「間」作名詞讀「gaan1」,作動詞讀「gaan3」。至於義,同指下屬,但「嘍囉」與「麾下」便相距甚遠了。了解類近字詞之細微分別,方能避免失禮於人前。
近期迴響